logo-17878
今天是: 2025年04月04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NEWS

德承百年

专科门诊 | 我院疤痕门诊开诊啦!

更多详情请点击此处:一个可以让你变美的地方!广中医一院白云医院疤痕门诊开诊啦~


一、疤痕的种类

  1)浅表性疤痕

  是指在皮肤浅表层的一种疤痕,多由于皮肤轻度擦伤或浅表烧伤(真皮浅层)所引起,其外表稍异于正常皮肤,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一般无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疤痕将逐渐不明显,因此这类疤痕一般不需处理。

  2)色素性疤痕

  色素沉着是疤痕愈合过程中的正常反应,如果伤口在愈合过程中没有进行好的预防和护理的话,便会产生疤痕,尤其是以色素沉着疤痕居多。

  3)凹陷性疤痕

  当疤痕组织在体表造成凹陷畸形时,称之为凹陷疤痕。常见于天花、水痘或痤疮后遗留的疤痕,也可见于外伤及皮肤感染患者。简单的凹陷性疤痕仅是点状或线状疤痕及其区域的凹陷,广泛的凹陷性疤痕则可合并有皮下组织、肌肉或骨骼组织缺损。

  疤痕基底与深部肌肉或肌腱粘连在一起,要纠正这种畸形不但要处理皮肤上的疤痕,而且还要按照凹陷程度的轻重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修复缺损,以恢复正常外形。

 

  4)挛缩性疤痕

  多见于深度烧伤愈合后或者手术后。由于疤痕收缩,常导致外形改变和功能障碍,长期的疤痕萎缩甚至会影响到骨骼,肌肉,血管以及神经等组织的发育,造成严重的后果,此种疤痕务必尽早及时就医,不要错过好的治疗时机。

  5)疤痕增生

  此类疤痕多发生于深度烧伤的创面愈合后。在Ⅲ度烧伤创面植皮后在皮片四周缝合处也常见网状增殖性疤痕。另外,最常见的是任何切口经缝合后的切口疤痕也属于这一种。

  6)疤痕疙瘩

  疤痕疙瘩实质上是皮肤上的一种结缔组织瘤,是以具有持续性强大增生力为特点的瘢痕,常表现为向四周健全皮肤呈蟹足样浸润的形象,病变隆出皮面,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质硬韧,多感奇痒难忍。

 

 

  二、疤痕怎么治?

  1)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或者贴剂

  对早期瘢痕有一定抑制增生的效果,最常使用的是硅酮凝胶、洋葱提取物等。

  使用方法:伤口结痂脱落5-7天开始使用,每日涂抹2-3次,持续3-6个月;贴剂需每日使用,持续3-6个月。

  2.局部药物注射

  对于高风险的瘢痕早期,如果出现瘢痕变硬、隆起,应尽早考虑局部药物注射治疗。

  2)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有4个基本特点:方向性好、单色性好、相干性好、高强度。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主要是通过导光关节臂输出远红外激光,对生物组织产生热效应,可凝固、碳化、汽化和切割组织。促进胶原结构重建,使疤痕变软,体积变小,使紊乱的纤维细胞重新排列,达到瘢痕缩小、表面平整及改变色沉等目的。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如定期局部照射x线或者β射线,杀伤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活性,防止增生性疤痕的形成,从而使瘢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数量大幅度减少,胶原纤维分解增多,从而使瘢痕部位变平、变软,达到治疗瘢痕的目的。

  4)手术治疗

  1.疤痕切除缝合:是治疗疤痕中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面积较小的瘢痕均可采用。

  2.皮肤磨削术:是将表皮层和真皮乳头层进行磨削以达到改善皮肤表面不规则部分,使其变得光滑平整及颜色近似为目的的一种手术方法。适应于痤疮、天花、水痘、带状疱疹、湿疹、外伤、烧伤或手术后遗留的表浅把疤痕。必要时可与治疗疤痕手术切除同时进行,效果优于单纯磨削术。

  3.疤痕松解局部改形术:对具有张力的较小的条索状、蹼状疤痕可将瘢痕切除,再用其周围正常的皮肤组织形成皮瓣,交叉换位修复疤痕部位的皮肤缺损。

  4.疤痕切除游离植皮术:较大的增生性疤痕可手术切除,再治疗疤痕中从身体正常部位切取游离皮片移植到疤痕创面上,修复创面,恢复肌肤功能。

  5)中医疗法

  1.内治法

  1)单味中药法

  中药成分可以调节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减少ECM的沉积和血管形成,以及降低创面炎症反应的作用,从而减少瘢痕的形成。

  2)复方汤药法

  增生性瘢痕的证型可划分为:热毒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热毒瘀阻证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方选仙方活命饮;气滞血瘀证当理气活血,软坚散结,方选活血逐瘀汤;气虚血瘀证当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2.外治法

  中医外治增生性瘢痕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外伤初期,瘢痕未形成时,主要使气血充足和经脉通畅,预防瘢痕为主,外用的药物多是性温味酸甘辛;二、病程长、瘢痕已经形成的,则需要祛瘀消瘢,所用之药多偏于峻烈,取其攻坚去实之为。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丹芎瘢痕涂膜、瘢痕止痒软化膏、消痕油、乌倍膏、黑布药膏等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3.针灸疗法  

  瘢痕因局部气滞血瘀,经络痹阻,湿热瘀血互结而成。针灸能疏通局部气血,活血化瘀。此外,火针还可以以热引热,以热止痛止痒,同时具有温热祛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