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MANAGEMENT
雨水到了,防春寒,健脾祛湿,饮食平衡要得当!
雨水到了,防春寒,健脾祛湿,饮食平衡要得当!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肿瘤科 曹杰智主任医师
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肿瘤科 廖红珠主治医师
从雨水这个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逐渐增多。但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仍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较量,所以近段时间还是要注意保暖。这就给大家介绍这个节气应该怎么养生。
一、宜养肝补脾
雨水时节虽然还有寒意,但总体天气回暖,降水量增加,万物生发的气息更浓了,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升发。
中医认为,阳气升发主要对应人的肝,且与脾脏关系密切。因此,雨水节气养生保健最关键的是调养好脾胃,使肝气舒畅条达,人体才能气血和畅。
饮食上宜多食养肝补脾的食物,如山药、芋头、薏仁、小米、绿叶菜、猪肝等。雨水后天气转暖,风多物燥,早晚较冷,饮食上应少酸多甜,可选择韭菜、百合、山药、荸荠等。
春月宜喝粥,建议用芡实、莲子、山药煮粥以健脾利湿;还要多吃绿叶菜、甘蔗等多汁蔬果来润养胃气。
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生活上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这样可帮助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二、食宜平忌吃燥热食物
1.宜多吃平性食物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是饮食调养的好时机,食物以平性为宜。应多吃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补充人体水分,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品。
2.忌吃燥热食物
“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因此不宜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要少吃鱼虾、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
三、“春捂”防寒
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老人、小孩要“春捂”,预防“倒春寒”。要将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腿脚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与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绒服,下身的衣裤鞋袜却过于单薄,不如加强腿和脚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则,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减得太多。
雨水多湿冷天气,不要用冷水洗澡,洗头后要及时吹干,以免湿邪内侵,导致关节肿痛和头痛。
初春降雨,气温下降,容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升高,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感冒。因此,雨水节气仍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四、春 练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春练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建议参加一些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一定保健养生功效的运动来练习。
这些缓慢柔和的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脏、神经及肌肉的功能状态,增强内脏的功能等作用。不必强求整套动作,只要做到舒展、缓慢,对提升自己身体素质就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