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MANAGEMENT
德承百年
高血压并发症多,这类食物千万不能多吃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内一科 熊志华副主任医师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内一科 程铭威中医师
李姨今年48岁,平素生活作息不规律,形体偏胖,喜欢吃肥肉、腊肉等,长期日积月累,高血压悄然而至。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内一科(心血管科)住院时,血压高至180/110mmHg,经过治疗、饮食调理后,血压降至120/80mmHg,并顺利出院。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且呈增高趋势,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但我国人群对高血压认识不足,血压控制率较低,所以一大部分人群到医院时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高血压,而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例如:脑梗死、脑出血、主动脉夹层等。
内一科(心血管科)主任熊志华表示:老年高血压具有收缩压升高为主、血压波动大、多重用药、存在假性高血压等特点,其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初发高血压患者,例如像李姨这种父母、爷爷、奶奶没有高血压情况的人群,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区别继发性高血压还是原发性高血压。
如果不能及时区别,会严重影响高血压病的诊疗,导致高血压并发症出现。原发性高血压病因不明,需要服用降压药物,而继发性高血压有明确的病因,部分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被治愈的,不用再吃降压药。
1.需要完善什么检查来判断是继发性高血压还是原发性高血压
②无创检查项目:肝胆脾胰彩超、心脏彩超、肾血管彩超、泌尿系彩超、血管彩超、肾上腺彩超、甲状腺彩超、眼底彩超、头颅CT或MR、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无创心排等。
2.什么是高血压危险因素?
高钠低钾膳食、吸烟、社会心理因素、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高龄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关系更为密切。
3.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膳食干预是国内外公认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对血压改善极为重要。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基础上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证候给予不同食养方案,在调和气血、平衡人体营养、辅助预防疾病上效果显著。针对不同体质高血压患者,选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食用,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生活干预的八部曲:
①减少钠盐摄入、增加富钾食物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5g以下;
②清淡饮食,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③合理膳食:高血压患者应该遵循合理膳食原则,丰富食物品种,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④推荐高血压患者多吃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蔬果,且深色蔬菜要占到总蔬菜量的一半以上,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
⑤摄入适量的谷类、薯类,其中全谷物或杂豆占谷类的 1/4~1/2;
⑥适当补充蛋白质,可多选择奶类、鱼类、大豆及其制品作为蛋白质来源;
⑦限制添加糖摄入;
⑧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心理平衡、管理睡眠。
总院心血管科吴辉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的“眩晕”、“头痛”等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胀、头痛,或头重脚轻,或如坐舟车,常伴耳鸣心悸,血压升高。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五志过极、年老体迈、饮食不节等有关,其发病与五脏相关,但主要病位在心、肝、脾、肾,病性有实有虚,临床多以虚实夹杂为主。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
(1)肝火上炎证:以头胀头疼为主,兼有头晕、恶心欲呕,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滑。饮食以清淡为主,平肝潜阳。
(2)痰湿内阻证:以头重如裹为主症,兼见胸脘痞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身重困倦、少食多寐等症,苔腻,脉滑。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为主,健脾运湿。
(3)瘀血内阻证:以头痛如刺、痛有定处为主症,兼见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夜间尤甚等症,舌质暗,脉弦涩。饮食以清淡、温平为主,活血通络。
(4)阴虚阳亢证:以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为主症,兼见头重脚轻、口燥咽干、两目干涩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饮食以清淡、养阴生津为主,滋阴潜阳。
(5)肾精不足证:以心烦不寐、耳鸣腰酸为主症,兼见心悸健忘、失眠梦遗、口干口渴等症,舌红,脉细数。饮食以偏温补为主,补益肝肾。
(6)气血两虚证:以眩晕时作、短气乏力、口干心烦为主症,兼见面白、自汗或盗汗、⑥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等症,舌淡,脉细。饮食以少食多餐、细软滋补为主,补益气血。
(7)冲任失调证: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为主症,兼见心烦、失眠、胁痛、全身不适等症,血压波动,舌淡,脉弦细。饮食以清淡、富含营养为主,调和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