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7878
今天是: 2025年04月18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MANAGEMENT

德承百年

【微知识】你的痛,我最懂!小针刀解除顽固性肌筋膜炎患者的苦恼!

      图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疼痛科 程云峰主治医师

      患者李小姐,10年来饱受左侧腰腹部疼痛的折磨,特别在夜间,疼痛越明显,已经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辗转多家医院检查X光片、腹部彩超、腹部CT等影像检查,均未找到病因。因为疼痛,李小姐服用了不少消炎止痛药、贴膏药、理疗等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近日前往我院疼痛科就诊,接诊医生程云峰根据她的病情,按压部位检查时发现:局部多个大小不一的良性硬节,腹部及皮肤均正常。随后又给李小姐的病变部位做了肌骨超声检查,发现病变部位腹外斜肌肌筋膜比靠近腹部正常部位肌筋膜明显增厚。结合患者病史体查分析,程云峰医生诊断为腹外斜肌肌筋膜炎。
医生结合检查结果,予以李小姐一周一次的小针刀治疗,在第一次治疗后,李小姐的疼痛明显好转,第二次治疗后,李小姐惊喜地发现其左侧腰腹部疼痛消失,解除了缠绕她10年的烦恼。


  肌筋膜炎的概述

      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肌筋膜炎的症状

      好发于腰背部,其次好发于肩颈部,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肌筋膜炎的病因

      慢性劳损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出现疼痛。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慢性感染、精神抑郁、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检查并发肌筋膜炎。


      常见如下几个诱发因素:

(1)外伤史,肌肉,筋膜受损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而致病。
(2)久坐久站,久坐少活动,工作姿势不良,工作紧张,持续性负重,过度劳累等。
(3)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4)抵抗力低下或者发育畸形,或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异,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诱发。



      肌筋膜炎的临床表现


(1)固定压痛点: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和压痛点,深部可扪及痛性结节或痛性肌索。
(2)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体检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
(3)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4)可能有局部或临近部位损伤史,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5)诊断筋膜炎还需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


      肌筋膜炎的治疗

      物理治疗:科学锻炼、物理按摩、透热疗法等,是肌筋膜炎的基础治疗,对疼痛缓解有不错疗效,很多轻中度患者坚持理疗即可治愈。
      西药治疗:消炎镇痛、消肿解痉类药物能迅速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中药,外用膏药,中医按摩和手法也对很多患者有效。
介入或手术治疗:对极少数临床上症状顽固、久治不愈的患者就需要介入或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治疗,以小针刀治疗,  拨针,臭氧注射治疗、内热针治疗等肌肉松解治疗效果不错,如果疗效还不佳,则需要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


     肌筋膜炎的预防

     1.注意安全,避免外伤。

     2.注意气候变化,保暖,防止寒湿侵袭。

     3.控制体重,硬板软垫床,工作台面高低要合适,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垫高电脑显示器,尽量平视或仰视屏幕,或者将座椅适当降低。
     4.不要长时间同一姿势,不要过于劳累,应劳逸结合,坐立1-2小时建议起来走动一下,舒展一下筋骨。



      5.体育锻炼前要先做热身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减少足部冲击性活动。


      6.在进行专业训练或强度较大运动时,要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如佩戴护腰带、护腕、护肘、护膝、护踝、足弓护垫等。